拍品號碼 | 330 |
拍品作者 | 吳昌碩篆刻 |
拍品名稱 | 吳昌碩篆刻 田黃石印章 |
拍品材質 | 田黃石 |
拍品規格 | 6.5×2.4×2.4cm,88g |
估價(元) | 3,000,000~4,000,000 |
成交(元) | 5,750,000 |
拍賣場次 | 壽山石雕珍品夜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
拍賣日期 | 2012年05月20日 |
印文:勇于不敢
邊款:老缶
吳昌碩 (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虛谷、蒲華、任伯年并稱“清末海派四杰”。
吳昌碩幼時隨父讀書,10余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壯年來往于江、浙、滬之間,閱歷代大量金石碑版、璽印、字畫,眼界大開。后定居 上海,廣收博取,詩、書、畫、印并進;晚年風格突出,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聲名大振,公推藝壇泰斗,成為“后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中國藝壇承 前啟后的一代巨匠。
篆刻從“浙派”入手,后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等當時篆刻大家的影響,同時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遂成大器。他的畫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對角欹 斜,氣象崢嶸。他的篆書個性極強,印中的字饒有筆意,刀融于筆。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現出雄而媚、拙而樸、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的特點。上取鼎彝,下挹秦 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樸,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 力。
吳昌碩是在中國新舊文化交替的歷史背景下,對于傳統中國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關鍵人物,他是金石畫風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主要繼承者,其地位與影響力無人能與之相比。齊白石曾有詩云:“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足見一斑。
這枚“勇于不敢”方章,曾見于吳昌碩很多書畫作品的壓腳處,材質為田黃,色如黃金,肌理中格紋隱現,溫潤凝靈。看篆刻風格應是較早期的作品。字形遒 媚妍麗,宛轉多姿,與吳讓之、趙之謙篆刻作品的布局頗多相似之處,唯筆劃略粗,極具筆情墨意。章法上,將四字章安排為左三右一的格局,勇字上重下輕,下半 部的欹斜使整個印面充滿變化的流動感,而右下的邊框則將這種變化帶來的不穩定感抵消。印文剛而不滯,柔而有骨,疏密變化,極具精神,愈看愈有味道。
“勇于不敢”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表明的是順應自然規律,不執著,不強求,清明通達,有所不為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