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號碼 | 0032 |
拍品作者 | 鮑峰巖製 |
拍品名稱 | 鮑峰巖製 圣桃壺 |
拍品材質 | |
拍品規格 | H:9.4cm,340cc |
估價(元) | 11,000~12,000 |
成交(元) | -- |
拍賣場次 | 茶道具專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 |
拍賣日期 | 2013年10月27日 |
蓋款:小峰
底款:鮑峰巖
出版:《紫砂春華——當代宜興陶藝》 P244
鮑峰巖 1967年生,江蘇陶業世家第四代傳人。1983年進紫砂工藝廠工作,從師於呂堯臣大師學藝。1984年進紫砂陶廠研究所,跟隨母親張紅華學藝。同時有幸受到一代宗師顧景舟的真傳。百年老字號“鮑鼎泰”之后人,自創“山石軒”工作室。代表作《漢圓提梁》在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中獲金獎,《怡燭提梁壺》榮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現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優秀青年陶藝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宜興市紫砂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紫砂茶器的文化與收藏
文/林瀅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些傳統文化逐漸復蘇而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與人們的生活聯系緊密,茶文化的復興更是來的自然。其中,紫砂茶壺,不僅滿足人們的實用需求,而且它所蘊含的造型、色彩、裝飾等美學元素更是帶給人們豐富的審美感受。在使用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紫砂壺的收藏,這就催生紫砂市場的不斷壯大,由此,紫砂名家的作品炙手可熱,佳作精品更是一壺難求。如今,紫砂壺的拍賣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各大拍賣機構相繼都開設了茶道具的專場拍賣,交易數據節節攀升,單件拍品已破千萬元的大關,尤其是高端紫砂茶器已經進入到藝術品投資的行列,后市發展被普遍看好。
紫砂茶壺,萌發于宋、興盛于明清、完備于近現代,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形式,既為普通民眾欣賞、使用,也為文人雅士鐘愛、珍藏。自宋代,紫砂壺就與奇石、名蘭被列為文人三雅,備受社會名流推崇。明代李漁在《閑情偶寄》有記:“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是人而知之矣。”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之中,經過歷代工藝大師的努力,創造出花樣繁多的器形,將造型之美拓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中,每一把壺型,幾乎都可以找到由幾代工藝師不斷完善的演繹故事;每一把壺型,幾乎都可以找到與自然物象相對應的互涉關系;每一把壺型,都能找到最為經典的原作與最擅長的作者。可以說,紫砂茶器,在漫長大發展過程中,由于工藝的不斷提升而記錄了豐富的文化印記,其中是凝聚著我們民族豐厚的人文傳統與創造力。
福建一直被視為中國茶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區域,會喝茶的福建人也對茶器的使用非常講究,而且很多人都喜好紫砂茶器。2013春拍,福建東南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優勢,整合海峽兩岸的藏品資源,以紫砂器皿為主推出了首個“茶道具專場”并取得成功,成交數據與各方反饋良好,讓我們看到這塊市場成長的空間。其一是,福建本土的茶道具市場正處于培育階段。雖然福建本土的茶文化傳統悠久,但是茶道具的流通此前一直通過一級市場來完成,福建東南紫砂專場拍賣的成功試水可以看到一個市場培育的成長軌跡。其二是,福建本土的紫砂收藏后市可期。通過市場觀察,我們了解到,在福建本土流通比較暢通的紫砂茶器大多以實用器為主。但是有一個趨勢不可忽視,那就是近幾年福建本土的紫砂收藏群體正在一步步地壯大,對紫砂的鑒賞水準也在逐步提升,如在今年福建東南春拍的茶道具專場,大多數都是本土藏家,并且在場上對重點拍品進行了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幾把名家作品。總體來說,茶道具的拍賣市場處在起步階段,而人們對紫砂的投資價值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的清晰,但剛剛起步就如此強勁的表現,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后的發展空間將會更為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