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號碼 | 504 |
拍品作者 | 馮志杰 |
拍品名稱 | 馮志杰作杜陵晶石壽星擺件 |
拍品材質 | 杜陵晶石 |
拍品規格 | 4.5×3.7×3.3cm |
估價(元) | 15,000~20,000 |
成交(元) | 218,500 |
拍賣場次 | 壽山石雕珍品夜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
拍賣日期 | 2013年05月26日 |
這件杜陵晶石壽星擺件,溫純深潤,色彩明艷,宛若朝霞,紅黃兩色綿延過渡,黃者如熟栗,紅者則如《后觀石錄》中所言“百煉之蜜,漬以丹棗,光色古黯,而神氣煥發”,尤為柔麗。作者將其雕刻為壽星擺件,作品中的壽星寬額長須,笑容慈祥和藹,正低頭逗弄著身邊的孩童,他身前身后各有一位稚童,身前者正親昵地依偎著壽星,似有吉語獻上,而身后的稚童則趴在壽星背上,一手拎著巨大的壽桃正待奉送。老少同樂,場面熱鬧而喜慶,在傳統題材中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作品。
馮志杰 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號石癲。出生于雕刻世家,師從林依友,學藝期間受周寶庭、周荷生老師指導甚多,擅長人物圓雕和薄意。年輕時就以精湛技藝參與現在收藏于軍事博物館中《長征組雕》的創作。主要作品有《護龍達摩》、《羅漢》等,曾多次出版個人雕刻作品專輯書刊及田黃類見識書籍,如:《石雕壽山石雕薈萃》、《慧眼識寶——田黃》等。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同濟大學兼職教授、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
款識:石癜
姿儀萬千—壽山石圓雕人物欣賞
文/唐穎
作為壽山石雕刻技法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圓雕技法,它“以形示人,以神傳情,以形神兼備為佳”,非常適合進行人物或古獸的造型,常常用在擺件和印紐的雕刻之中,與其他的技法結合,從而成就許多經典而動人的作品。圓雕技法可以說是壽山石雕刻中運用極為普遍的傳統技法——雖言之傳統,但卻不意味著守舊,雖言之普遍,但卻不意味著乏味,在壽山石雕的歷史中,仍有許多雕刻藝人在承襲傳統的圓雕技法的同時不斷創新,屢出新意并且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尤其是人物圓雕作為圓雕代表性題材之一,在創新上更為鮮明突出。
借古喻今——馮志杰
馮志杰,號石癲。生于閩中壽山石收藏家和鑒賞家世家,師從名師周寶庭、林依友,他的作品常常依石就勢,承古人之風、集古人之長而不落俗套,有明清人物雕刻之風格,如“芥子之中納須彌”般極盡精巧,借傳統題材而寓生活情趣,如他的杜陵石《壽星》擺件,就表現出了馮志杰作品的典型風貌。這件杜陵石壽星擺件,溫純深潤,色彩明艷,宛若朝霞,紅黃兩色綿延過渡,各占一半,黃者如熟栗,紅者則如《后觀石錄》中所言“百煉之蜜,漬以丹棗”,極為大方喜慶。作者借此大吉大利的天熱色彩,將其雕刻為一尊壽星擺件,作品中的壽星寬額長須,顯示其高壽健康,笑容慈祥和藹,正低頭逗弄著身邊的孩童,他身前身后各有一位稚童,身前者正親昵地依偎著壽星,似乎有祝福的話語將要獻上,而身后的稚童則趴在壽星背上,一手拎著巨大的壽桃正待奉送。老少同樂,場面熱鬧而喜慶,借古喻今來傳達生活和樂的寓意,在傳統題材中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作品。
氣韻生動——郭懋介
郭懋介,字石卿,刀法承襲于東門派林友竹,在師承林友竹的基礎上又屢出新意,其圓雕作品韻味十足,受到收藏界的廣泛喜愛。郭懋介的圓雕注重人物外形的刻畫,力求無論是微末細節還是整體姿態都符合人物的身份與狀態,比如他創作的《儒釋道人物》套件,這組套件由芙蓉石《負經羅漢》、善伯洞石《鐵拐李渡雞》、芙蓉石《羲之愛鵝》共同組成,《負書羅漢》石材質感細膩溫潤,所表現的是佛教中跋陀羅尊者的形象,郭懋介將羅漢負經渡江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羅漢兩只手的動作,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收一放,互成對比。而另一件善伯洞石《鐵拐李渡雞》圓雕擺件則是因材施藝的典型,這塊石材本身為乳白底色,上有一小塊橙紅如晚霞的巧色,石形平放時略顯扁長錐形,石卿便將大塊白色部分雕作半坐半臥的鐵拐李的形象,使得石形與人物相契合,至于橙紅的巧色,郭懋介則沿著巧色的邊界將其破開,正好形成了公雞昂首曲頸的線條,尤其是公雞下頜大而圓潤的肉垂,恰好巧色最為濃艷的部分,循著脖頸向下,纖長舒展的羽毛自然披拂并過渡為純凈的白色,頗有渾然天成之感,可見雕刻者審石時觀察之細膩。
因色取巧——莊長華
號為“石怪”的莊長華專攻壽山石藝術中的人物圓雕,在傳統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突破,他吸取了木雕藝術的雕刻精髓并將其與壽山石圓雕相結合,擅長因材施藝、因色取巧,注重對于人物形態和情感的刻畫,充滿了趣味感、想象力與生活氣息,尤其在佛教人物造像的雕刻上,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譬如他的二號礦石《凈瓶觀音像》就非常具有莊長華人物圓雕的代表性。作品中的觀音大士體態修長優雅,既有神佛之禪意神采,又有人性之溫婉端莊。觀音大士的衣紋飄逸自然如流水行云,有吳帶當風之感。除此之外,莊長華將整塊二號礦石上方的白色雕作佛光,不僅巧妙地利用了巧色,還使得石材的白色部分更為晶瑩透亮,從而創造出這件《凈瓶觀音像》圓雕作品佛光普照的氛圍。
細膩情懷——黃麗娟
今年剛剛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黃麗娟也同樣在現代人物圓雕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她創作的壽山石圓雕作品現代感尤為強烈,題材涉及廣泛,既有生活氣息濃厚的稚童與少年男女,也有更富有裝飾意味的人體。作為一名女性壽山石雕藝術家,黃麗娟的人物圓雕也表現出獨特的女性審美趣味,在簡約中透出細膩。例如她的善伯洞石《裸女》擺件就極富裝飾趣味,這件作品所用的善伯洞石呈現出淡墨一般的色彩,在石材的偏上方又有一點淺淡的橙紅顏色,正如女性細膩紅潤的肌膚一般,黃麗娟便以此雕刻出了一位席地而坐的裸女形象,作品中的女性半低著頭仿佛在沉思著什么又仿佛正在休憩一般,長長的發辮順著她脊背的線條垂下,更增添了女性的柔美,黃麗娟在作品中以簡化的曲線來強調女性的陰柔之美,作品充滿了沉靜、和順與溫柔的氣質。